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单元知识梳理填空(附答案)丨可打印

点击蓝字关注👉 统编语文学堂 2022-06-06

梅老师给大家整理了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单元知识梳理填空,有需要的家长,可以下载打印给孩子练习~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填空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填空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填空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填空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参考答案



课文25 古人谈读书


一、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耻:chǐ(雪耻、耻笑、羞耻)诲:huì(教诲、训诲、诲人不倦)谓:wèi(所谓、无谓、谓词)诵:sòng(背诵、传诵、诵读)岂:qǐ(岂不、岂敢、岂能)恒:héng(恒星、恒久、恒定)窥:kuī(窥视、窥探、窥测)皆:jiē(皆大欢喜、有口皆碑、比比皆是)缺:quē(缺少、缺乏、缺点)
二、给我会认的字注音并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三、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
四、理解文言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译文: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学,勤奋地求取知识的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担心会丢失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好处,不如去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谓:说。②漫浪:随意。【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六、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课文26 忆读书


一、给我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舅:jiù(舅舅、舅父、舅妈)津:jīn(天津、津贴)斩:zhǎn(斩首、斩断)限:xiàn (限制、无限)凯:kǎi(凯旋、凯歌)葛:gě(姓葛、诸葛)述:shù(讲述、述说、叙述)贾:jiǎ(姓贾、贾道)衰:shuāi(衰老、衰弱、衰败)刊:kān(刊物、报刊、创刊)琐:suǒ(琐事、琐细、烦琐)朴:pǔ(朴实、朴素、简朴)篇:piān(诗篇、篇幅、篇目)某:mǒu (某人、某个、某事)
二、给我会认的字注音并组词。浒:hǔ(水浒、浒苔)传:zhuàn(传记、小传)着:zhuó(着力、沉着、着手)鲁:lǔ(粗鲁、鲁迅、鲁班)煞:shà(天煞、地煞)寇:kòu(敌寇、贼寇)卷:juàn(试卷、卷子)栩:xǔ(称栩、栩栩如生)呻:shēn(呻吟、呻唤)
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 (传记)煞:shà(地煞)shā(煞住)卷:juàn(试卷)juǎn(卷起)抹:mǒ(抹杀)mò(抹墙)má(抹布)
四、近义词期待—期盼 明白—了解 催促—督促决定—决心 居然—竟然 欣赏—观赏兴趣—乐趣 起初—起先 厌烦—厌倦快乐—开心 思考—思索 消遣—解闷   烦琐—琐碎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津津有味—饶有兴趣 朦朦昽胧—模模糊糊
五、反义词明白—纳闷 厌烦—喜欢 快乐—难过生动—呆板 烦琐—简单 华丽—质朴浅显—深奥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六、理解词语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天罡:古书上指北斗星,也指北斗七星的柄。地煞:星相家指主管凶杀的星。《水浒传》 中将梁山泊中的七十二位头领称为“七十二地煞”。消遣: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烦琐:繁杂琐碎。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索然无味:形容没有兴致,没有趣味。堆砌: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无病而呻: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却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或行为。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借指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
七、句子解析1.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不是……而是……”这句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喜欢读书了,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喜欢读的是《三国演义》之类的书。2.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智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的意思,“凑满”有拼凑够数目的意思。这句话既肯定《水浒传》着力刻画的人物性格极生动,又指出《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人并非个个性格鲜明,但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得多。是一种客观中肯的评价。3.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连用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有自豪之感。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读书的意义讲到读书的方法,言简意赅,含义深刻,既是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八、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文中表明顺序的词语有哪些?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表明顺序的词语有:“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4.结合冰心老人的选择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九、课文分段第一部分 (1 ):点题。开篇点题,引出读书的话题。第二部分 (2-8):读书经历。回忆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 (9-10):择善而读。以丰富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好书。第四部分 (11-12段):读书感悟。总结全文,告诉我们“读书好”,要“多读书,读好书”。
十、课文主题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1.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答:冰心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有:七岁时读《三国演义》,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然后读了《水浒传》,觉得里面的人物性格生动、个性鲜明,比《荡寇志》强多了;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中年时再读,体会大有不同。冰心认为只有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书才是好书。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这句话是作者的阅读体会,读了这句话,我也深有同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想扩充知识面,就要在课下有选择地、广泛地阅读。在我的书柜里就有许多中外名著,每当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我都会读上一个小时。在阅读中,我了解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语文素养。阅读让我感到幸福,从书中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以后我还会坚持阅读,让阅读伴我成长。 3.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一半。 我不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字音读不对,自然也很难理解这个字以及与之相关的词语、句子的含义,不利于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在读书时还是要尽可能把握每个词语、每句话的内涵,这样才能加深理解,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我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作者当时年纪尚小,要她像成人那样去读一部长篇小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七八岁的小孩,读书时从整体入手,不要过分纠结于某个字、词的含义,只要把握大致内容就可以了。

课文27 我的“长生果”


一、给我会认的字注音并组词。喻:yù(暗喻、比喻)差:chāi(美差、出差、差遣)瘾:yǐn(过瘾、上瘾、戏瘾)卓:zhuó(卓越、卓见、卓著)籍:jí(书籍、典籍、户籍)饥:jī(饥饿、饥荒)偿:cháng(偿还、报偿)甸:diàn(缅甸、沉甸甸)馈:kuì(馈送、馈赠、反馈)磁:cí(磁铁、磁场、磁性)委:wěi(委屈、委员、编委)酵:jiào(发酵、酵母)鉴:jiàn(鉴定、鉴别)沥:lì(沥血、沥青)
二、多音字差:chāi(出差)chā(差别)chà(差不多)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解数)落:luò(落叶)là(丢三落四)lào(落枕)奔:bèn(投奔) bēn(奔跑)撒:sǎ(撒种)sā(撒网)模:mó(模型)mú(模样)禁:jīn(禁不住)jìn (禁止)
三、近义词呐喊—呼喊 悲惨—凄惨 丰富—丰盛  增强—增加 苦恼—烦恼 创造—创作亲切—热心 愉悦—愉快 遭遇—遭受  报偿—报答 明亮—敞亮 清爽—清新
四、反义词亲切—冷漠 愉悦—难过 悲惨—幸福  焦热—凉爽 明亮—黑暗 特别—普通清爽—污浊 灿烂—暗淡 增强—减弱  寂寞一热闹 千篇一律—与众不同
五、理解词语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如醉如痴: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拔,神志恍惚。浮想联翩:指头脑里涌现的感想连续不断。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不求甚解: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驳杂:混杂不纯。黯然神伤: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六、句子解析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全文的总起句,运用比喻开篇点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现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密切。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作者以一连串美好的印象—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七、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酷爱读书?作者酷爱读书的描写贯串文章始终:看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大部头小说时的着迷。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酷爱读书。3.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①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②真正的连环画;③小镇文化站的文艺书籍;④学校图书馆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4.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①阅读,不仅能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②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③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5.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八、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说明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2-6):回忆了“我”童年快乐的读书生活。第三部分(7-14):写课外书籍给“我”许多营养,特别是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九、课文主题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那份浓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之情,说明了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语文园地八


1.读一读,说一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②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和故地。
2.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1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4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2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5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3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3.理解诗意观书有感[宋]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①鉴:镜子。②徘徊:来回移动。③渠: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④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⑤如许:如此,这样。译文:半亩大的方塘犹如一面打开的镜子,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里面来回移动。要问那方塘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过来。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注释】蒙冲:古代战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中流:河流的中心。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春水猛涨,战船巨舰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原先行船使劲推也是白费力气,今天船却能在河流的中心自在地航行。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上册学习资料免费领▼

领取电子打印版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知识梳理

即可领取电子版打印


领取电子版资料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